|
馬上注冊,結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社區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注冊帳號
x
任天堂的第一方經典海洋里,《瓦力歐制造》絕對是造型最為奇異卻散發閃亮光澤的珍貝。
雖被歸類于「小游戲合集」,但它的玩法卻與《馬力歐聚會》之類的游戲大相徑庭。
里面絕大部分迷你游戲,都秉承「最多,最短,最速」理念,出現到結束往往只有幾秒鐘。玩家要從極為簡短的提示里,快速領悟游戲的目標,并迅速做出反應,玩起來刺激又有趣,能感受到那種最為直白的游戲快感。
大獲好評的初代
同時,《瓦力歐制造》又是個不斷創新突破自我的典范。
自 2003 年 GBA 初代大獲好評后,系列幾乎每款新作都圍繞任天堂的新機器特性下足功夫。
次年的《轉轉瓦力歐制造》,雖然還在 GBA 平臺上,卻在卡帶中置入了重力感應裝置,所有操作都要用傾斜機器角度來完成。
NDS 的《摸摸瓦力歐制造》,成為了純粹的觸摸游戲,有個章節還順便使用了麥克風。
到了 Wii 的《手舞足蹈:瓦力歐制造》,體感又變成絕對主角。
反正每次都能整出些新花樣。
NDS《摸摸瓦力歐制造》
系列上一作《瓦力歐制造:黃金版》于 2018 年在 3DS 上發售,卻罕見采用了「經典回顧」的制作思路。除了少量原創關卡外,大部分小游戲都來自以往作品,主要玩法融合了前三作「按鍵」「旋轉」「觸摸」的操作體系。
好玩依舊,卻讓粉絲稍稍質疑:系列的創意是不是到頭了。
但大家的心終究可以放下了。三年過去,《分享同樂!瓦力歐制造》來到了如日中天的 Switch 上。
《分享同樂!瓦力歐制造》
今次的《分享同樂!瓦力歐制造》,核心創意點有二。
首先,玩家這次不再是「自己控制小游戲」,而是「用化身角色去完成小游戲」。
聽起來有點繞,這里列兩個直觀的例子。
「科技」項目里的「合體戰士」,目標是將下落的三個機器人部件通過左右平移組合成一個完整體。
過去也出現過類似的迷你游戲,操作方法就是用方向鍵控制,直截了當。
但《分享同樂》就沒那么簡單了,你需要操作一個角色化身,讓他采取推移、射擊等手段,「間接」調整組件位置,最終達到與前者類似的效果。
迷你游戲合體戰士
還有「生活」項目的「塑膠塞子」,要把水池的膠塞拔出放水。
這要擱 NDS 上,大概率就是用觸摸筆點住,直接一拉完事。
可在這兒,你必須令化身跑過去發射道具或者親自上陣,想法設法把塞子弄出來才算完成任務。
迷你游戲塑膠塞子
本作的故事依然在鉆石城展開。財迷瓦力歐的游戲公司又開發出了新產品,卻意外被稱為「游戲臭蟲」的不明病毒搞得一團糟,甚至連員工們都被吸入了游戲機里,變成了二頭身的 Q 版模樣。流程里每個章節都有一位強制使用角色,剩下的出場成員則由玩家決定。
「角色」概念的加入,從根本上改變了所有小游戲的玩法邏輯。大部分情況下,玩家操縱的角色是隨機出場,所以你現在需要關注的不僅僅是過關條件,還有正確的角色操作邏輯。
第二個創新則是對雙人游玩的大幅拓展。
以前條件所限,只有少數特定項目才支持兩個人一起操作,類型也多為對抗性質。
然而這一次,你終于可以和伙伴同時在劇情模式里協力作戰了。
兩人一起玩確實很歡樂
雙人模式確實能算《分享同樂!瓦力歐制造》的招牌亮點。兩名玩家同時上陣,給迷你游戲帶來無窮變數。你和朋友會因絕妙配合而輕松過關,也有時相互妨礙莫名其妙導致任務失敗,總之場面混亂而歡樂。
甚至還有部分迷你游戲會因參與人數的不同而有所調整,比如控制橋梁開閉的塔橋關卡。
單人版橋梁關卡
雙人版橋梁關卡
《分享同樂!瓦力歐制造》一共收錄超過 220 個迷你游戲,規模龐大,且基本都是全新制作,誠意滿滿。同時在設計風格上保留了滑稽搞笑的美術風格,很多小橋段都會令人捧腹。
不過,雖然整體素質得到廣泛肯定,但《分享同樂!瓦力歐制造》本身還是存在著無法回避的問題。
最顯著的毛病,自然是角色間鮮明的性能差異。
故事模式的章節推進中,我們見到的關卡多種多樣,過關條件五花八門。如果能操控一位安定性高,普遍適應力強的化身,自然事半功倍。
像是瓦力歐、機器人麥克、外星人奧布倫等具備飛行能力的角色,使起來就十分愜意,足以應對絕大部分場景。
能打能飛的魔女艾希莉更是好用到不行,自解鎖就成為了我永不缺席的絕對主力。
絕對無敵艾希莉及跟班
但部分角色的設計就極為異質,后果便是短板非常明顯。
初期可選擇的十八伏特被設定為無法移動,只能向任意方向發射出光盤飛彈。想要改變位置,必須先攻擊場景里出現的圓環,攀附上環后落下來。麻煩不說,對瞬間反應的考驗相當嚴酷。
他好基友九伏特也好不到哪里去,因為滑板損壞的緣故,會不受控制的高速來回移動,只有靠向上丟出悠悠球來短暫停止,整體上就是個弱化版的麥克。與會自動跳躍的忍者姐妹等人一樣,在部分游戲中幾乎無法使用。
玩家如果想要比較順利地完成挑戰,基本不會愿意選擇有缺陷的湊數角色。若是在章節強制前提下隨機選到,體驗則非常糟糕。
角色多但好用的有限
另一個缺憾,就是打完劇情模式以后,游戲的趣味程度立刻變得乏善可陳。
《瓦力歐制造》的大部分樂趣,還是在于初見挑戰上。我個人極其享受那個面對未知考驗瞬間反應的過程。從開始到打穿故事模式,游戲節奏異常舒暢。
很多游戲初見真的很有趣
但通關后追加的幾個模式,顯然就沒那么有意思了。
比如所謂的「超級瓦力歐公司」模式,本質就是玩家一邊躲避障礙一邊收集訂單的平臺游戲,沒過幾輪可能就感到乏味。
還有類似大亂斗的永無止境模式,我自己僅僅玩了一次。在選擇了無敵的艾希莉后,輕輕松松沖到幾百分,最后還是因為過于無聊而主動退出,實在沒有再度打開的動力。
相當無趣的追加模式
其他幾個多人模式,都依靠小游戲的勝負進行比拼,簡單玩玩感覺不錯,卻承擔不起「聚會同樂」的重擔,相比《馬力歐聚會》還是頗有距離的。
最后,我只能去全游戲隨機的混合模式挑戰高分,但隨著對迷你游戲的熟悉,興趣會快速流失。
盡管存在些許問題,《分享同樂!瓦力歐制造》依然算是合格的品牌后繼者,更是系列首次包含官方中文及語音。它延續了輕松詼諧的惡搞氛圍,同時不乏天馬行空的想象力。即便新鮮感所能維持的時間相對較短,也絕對能帶來妙趣橫生的快樂體驗。
粉絲們自然不容錯過,沒接觸過相關作品的新玩家,買來一試也未嘗不可。
來源:篝火營地
原文:https://gouhuo.qq.com/content/detail/0_20210911121509_5r6nvL1oc
|
|